沙果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贫困出西口振兴进乡村农民日报
TUhjnbcbe - 2024/2/25 16:56:00
北京医院治白癜风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detail/

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脱贫攻坚中的坚中之坚,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这些地方的脱贫进展,在年6月的山西吕梁之行后,总书记完成了到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走一走看一看”的愿望。一路走来,总书记和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有着怎样的故事?脱贫攻坚战中,这些地方正在发生着怎样的变化?

三个月来,农民日报组织了14个采访组,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分赴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开启“坚果之行”采访活动,去了解“脱贫攻坚”的成“果”。农民日报新媒体持续推出报道,带大家一起去看贫困群众越来越美的好日子。

点击图片,看看大家都在说啥?

内蒙古兴安盟阿尔山市明水河镇西口村,一个由汉、蒙古、朝鲜、回、锡伯等民族人口构成的多民族聚居区,曾是阿尔山市脱贫攻坚战中最顽固的“堡垒”——近1/3人口是建档立卡户或边缘户!

现如今,贫困走出了西口,振兴已进入乡村。

赫赫战果如何取得?让我们一起瞧瞧发生在这个小村里的变化。

▲慢种慢养生态农牧业

特殊的致贫原因

一般而言,行*村只有村*支部、村委会两套班子,而西口村却是个例外,在村两委之外,还设有社区*支部、社区居委会,加起来就是四套班子!

一个村四套班子——记者走村串庄多年来,遇到这种情况还是头一回。深入了解原因后,更感惊奇!

原来,这个有户、人的村庄,村民却只有户、人,村里大多数居民都是城镇户口,也正是因此,才需要社区这层组织。

这种特殊的结构缘何而来?

这还要从内蒙古大兴安岭国有林区改革前,林区森工企业(林业局)的发展和用工模式说起。

据当地人介绍,先有阿尔山林业局,后有的阿尔山市。作为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开发建设最早的森工企业,在阿尔山林业局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有大量外来务林人及家属进入林区,扎下根来。时至今日,阿尔山市80%的人口都是林业职工及家属。

这种说法,在《半月谈》年刊载的一篇报道里得到印证,“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声名鹊起的大兴安岭南麓,他们拖家带口、引亲唤友。”

西口村恰好位于林区、牧区和农区的交汇之地,除了世世代代休养生息于此的农牧民,村里其余居民主要是过去来到西口林场工作,后定居于此的外来林业职工及家属,他们主要是城镇户口。

因为特殊的人口结构,西口村致贫的原因也更为复杂。

为数众多的林业人,在年阿尔山全面禁伐,森工主伐型林场转为生态保护型管护区之后,部分出现了生产生活的困难,其中一些家庭因病、因学、因缺资金等原因而致贫。

当地村民千百年来以牧、猎为主,务农耕种并非强项。虽然家有几十亩,甚至上百亩耕地,但是不少村民在农业生产中,技术薄弱、投入资金靠借贷,如果偏逢天灾或产品滞销,往往不仅没收获还欠下一屁股债,陷入难以摆脱的贫困。

▲西口村高寒矿泉水稻

多方帮扶力量大

发展产业是授人以渔的长效扶贫手段,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

然而,西口村这样一个没有基础、缺乏资源、远离市场的贫困村,仅靠自身努力,要在短时间内发展起来产业,进而摆脱贫困,恐怕难以实现。

为缚贫魔,兴安盟、阿尔山将西口村作为攻坚重点,集结各方帮扶力量,火力全开:

——文化和旅游部派驻驻村第一书记,采取人才培训、规划编制、项目帮扶等方式开展帮扶;

——北京市东城区创新使用*建引领、部门携手、企业帮村等举措,着力助力西口产业发展;

——驻阿尔山的中国人民解放*某部以消费和产业扶贫举措并举,签订采购协议,捐建冻库;

——自治区文旅厅提供旅游发展资金和规划指导,支持西口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产业;

——阿尔山市开通村到镇的校车、新建幼儿园,以精准扶贫“前借后奖”、贴息贷款*策,提供金融帮扶,鼓励贫困户发展生产。

村民张金丽一家曾是西口村的建档立卡户,受益于异地扶贫搬迁、金融扶贫等*策,早在前年就靠勤劳努力脱了贫。

“早些年我和丈夫一起种了多亩土豆,每年化肥、打药投入都得从私人那里抬钱,利息很高,有一年遭了灾,每年只还得起利息。”张金丽说,在*府帮助下,现在全家住进了新房,宽敞明亮有供暖;加入了合作社,每年有元分红;申请了产业发展借款,养猪和鸡,有保险、收益高、有奖励,不仅还了债还有了积蓄。

▲农户张金丽家的明白卡

张金丽只是西口村多名脱贫村民的一个缩影。短短几年,奋力攻坚的西口村,就把盘踞多年的贫困彻底赶走。

现如今,村里不仅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趋于完善,住房、医疗、教育、低保等公共服务水平提升,更可喜的是,林下种植、观光采摘、庭院养殖等产业兴旺红火,住进新居、收入增加的村民的精气神也大为变样。

“以前村里道旁栽树丢苗,现在路边沙果满树不丢果”,明水河镇*委书记乔凤林说。

西口村从后进变为先进,成为阿尔山脱贫攻坚中的带头的榜样。

00:19

▲西口村高寒矿泉有机水稻

闲置资源变优势

地处北纬47°线的西口村,气候寒凉,无霜期短。从传统农业视角看,作物一年只能一季,全年产量低,亩均效益差,并不具备发展规模、高效农业的自然条件。

然而,消费升级新形势下,随着城里人对高品优质特色农产品的青睐与日俱增,西口村发展的劣势开始转优。

高寒矿泉有机水稻项目就是一个成功的探索。年,阿尔山市委、市*府创新思路,联合农业科研单位,优选耐低温品种,挑战北纬46°线的高寒气候,利用流经西口的冷凉矿泉水,在村里以有机方式种植水稻。

没想,水稻亩产最高竟达到了公斤,这在村里已属高产。除了产量高,村民发现高寒矿泉有机大米口感格外好,“一家煮饭十家香,十家煮饭香满庄”!

▲西口村高寒矿泉有机水稻

“我们将水稻送权威机构检测,各项指标都很好,而且富硒,现在全村已扩种了多亩,开始引进稻田鱼、蟹。”在乔凤林看来,随着种植面积扩大,将进一步打造最北高寒矿泉富硒水稻品牌,用特有资源带动更多农户增收。

利用寒凉资源的项目,西口村还有个大项目。京蒙帮扶“慢种慢养”生态农牧业产业扶贫项目,就是立足北京市场高端消费需求,充分利用西口村寒凉气候、新鲜空气、良好生态、优质牧草等资源的例子。所谓“慢”,就是以绿色、生态、有机的理念和方式,遵循动植物自然生长规律,在缓慢生长中成就优异品质,以高效益之长补低产量之短,实现了缺点变特点、特点变优点、优点变卖点。

▲慢种慢养生态农牧业

俗话说,靠山吃山。过去从伐木、开荒中讨生活的西口人,在禁伐之后,仍然继续打着森林的主意。不过已不再是焚林而畋,而是保护性、可持续开发利用:将野生林产品加工包装,在林下种赤松茸,捡各色树皮做成工艺画,开农家院搞森林旅游……西口曾经的伐木人已从砍林为生转为与林为伴、靠林致富。

“放下斧头当导游,小康生活不用愁”,在西口已经深入人心。

由于地处深山,如何使好产品能有好销路、卖出好价格,过去一直是困扰西口人的大问题,如今已有好办法。

阿尔山市*府出资建设的“乡乡”消费扶贫电商平台,为村民提供“一条龙”服务。村民只需提供初级农副产品即可,在平台和合作社的帮助下,检测、分拣、加工、包装、销售、寄送轻松完成。

▲西口村民制作的树皮画

▲西口村特色农产品

在乡乡商城首页,记者看到,平台专门开设了“贫困户直营”窗口,由贫困户采摘的野生灵芝、山野菜,手工制作的韭菜花酱、工艺制品等。

在城市生活久了,心中抑制不住得萌发田园梦。那就请来兴安盟、到阿尔山、进西口村,这里有美丽田园风光、天然有机牧场、绿色农副产品、特色山珍野味、清澈甘甜泉水、洁净清新空气……这里是修身养心、安放乡愁的地方。

内容: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唐园结冯克马晓刚

周鹏飞李纯李昊

监制:杜兰萍;编辑:李鹏

1
查看完整版本: 贫困出西口振兴进乡村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