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探秘网红山村黄峪寺,欣赏漫山遍野白鹃梅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一般出现在什么部位 https://news.39.net/bjzkhbzy/210820/9339364.html

从沣峪口进山顺着国道一直朝南走大约3公里,过了三面佛,有一个朝东的沙石路口,驴友称之为大蒿沟口,这里便是通往黄峪寺村的唯一可通行小型车辆的道路,一路上行大概6公里的盘山沙石路便抵达黄峪寺村,这个路况不是很好,一路颠簸不说,有的地方会车困难,手动挡车辆半坡起步很难操作,新手司机及小排量车不建议去。

黄峪寺村的大路边上停满了从山下上来的各种车辆,有了这条通车沙石路,曾经的世外桃源不再封闭,村民出产的山货可以运输到山外去销售,山外的人可以驱车来到这里欣赏美景,体验原始的生活,放松心情,愉悦身心。

黄峪寺村的历史:唐代贞观21年唐太宗李世民在此扩建翠微宫,来这里避暑办公,两年后病逝于翠微宫含风殿。唐后改宫为寺,翠微宫改名翠微寺以示纪念,因翠微寺所在的这道峪口被称为“皇峪”,翠微寺又称皇峪寺,随着时间的流逝,寺院荡然无存,而名字却流传了下来,皇峪寺在人们口头流传中变成黄峪寺,黄峪寺村因此得名。这里的大型板展牌上详细介绍着村子的发展史。

唐代的翠微宫遗址现在埋藏于村子的下面,刘禹锡有《过翠微寺》诗云:“翠微寺本翠微宫,亭台楼阁几十重。天子不来僧又去,樵夫时倒一棵松。”现在只能凭借古人的诗句想象它曾经的辉煌。

黄峪寺村分为上营,中营,下营三个村子,三块大平地(台),估计就是当年翠微宫的三大殿。地名称做营,可能是古代这里驻扎军队,军队分上中下三营,一直沿用到现在。而今绝大多数村民都搬到山下居住,只剩下少数村民还住在村里,经营着农家乐。

这就是一家叫做“中营农家”的农家乐,接待城里人来山村度假休闲,每逢假日这里都是宾客盈门。爬山的驴友们也把这里作为休憩的驿站,在农家歇息、饮茶、吃饭。

这里的农家乐名称“翠微农家,皇宫遗址”体现着这里的历史,更让翠微的名称从唐代延续到现在,来这里爬山的驴友,或踏青的市民,在农家小院小坐片刻,吃一碗油泼面,来一盘农家菜,品一瓶啤酒,都是很惬意的事。

这是一个很有特色的木结构门楼,原来我以为这是一家房子整修一新的农家乐,后来查看资料才知道这是新建的寺庙,这个门楼上原来有块匾额,上书“黄峪寺”三个大字,院子里也住着僧人,现在不知道为什么大门紧锁,匾额也没了,僧人也不在了。

这是木门楼里面的院子,应该是新建寺庙的僧房,房子翻新了,可能准备筹建大殿,但不知何故,现在是大门紧锁,也不见有僧人驻扎,院中长满杂草。

这是现已废弃的黄峪寺小学,曾经这里也是书声朗朗,但在这里的村民搬迁后,就关闭了。没有了人的活动,这里慢慢就变成了现在的模样,残垣断壁,杂草丛生。或许这是近年来国家实行山区移民搬迁后原有村庄及村小学必然的归宿。

这家叫“杏园农家”的农家乐,在村子周围有一大片的杏树林,初春时节杏花开放,吸引游人从四面八方前来赏花。初夏季节杏子成熟,游人又争相前来采摘品尝。这里叫“杏园农家”是名副其实的。

这里有的原住村民搬迁下山后就放弃了原来的老房子,没有翻修,任其自生自灭。这都是四五十年前的房子,土坯墙,木门木窗,屋顶的瓦片掉了一些,墙上有裂缝,屋檐变形,如果再不修葺,过不了几年就会坍塌,成为残垣断壁。墙上的木板上写着:“神仙凉粉”,说明这里曾经有人居住,为游客提供这种特色小吃。

由村子向北边走,有一块很平坦的山间平地,这里平地东西两侧接近山沟的边缘处有这样一道人工用石头磊起来的墙,宽约2米,高1.5米左右,有人叫它城墙,没有人说得清这是什么时候什么人筑造得,这有可能是古代这里的防御工程,可能当时整个村子全用这种墙包围着,类似山寨,有寨门,寨墙,只是当时这个墙应该更高,有抵御土匪,野兽的功能。

在村子朝北方向有两座山头,听当地村民讲左边和右边两座分别是秦琼寨和敬德寨,当李世民在此避暑的时候这两个山头分别有重兵把守。相传太宗晚上做梦梦见有饿鬼来索命,就叫秦琼,敬德前来守在门口,果然饿鬼不敢来了,太宗就叫人把秦琼,敬德的画像挂在门上,就再也没梦见过饿鬼。后来民间纷纷效仿,在大门上贴秦琼,敬德画像,这就是门神的来历。

山上的平地里种有大量的经济林木,这就是一片核桃林,现在的核桃正在开花,长出嫩叶,核桃树耐寒,抗旱、抗病能力强,适应多种土壤生长,长在地里基本不用施肥浇水打药的管理,到秋季成熟了只需要采果实就行了,是村民的副业收入。

这边是一大片板栗树,现在是葱绿一片,等到了秋季,将是毛栗子挂满枝头,那是一副丰收的景象。黄峪寺村的经济林木有核桃,板栗,柿子,沙果,李子,梨子,杏子等,原来村民在这里居住时这些树木都得到好的管理,现在村民都搬走了,不知道还有人管护不。

每年四月中下旬,秦岭的各个峪口里的山梁上都有白鹃梅,子午峪的五道梁也是一条赏花路线,有些驴友从子午峪上五道梁,再到尖山,土地梁,再到黄峪寺,卧佛寺,这些线路都是一路都有白鹃梅,所以这个时候山上游人很多,绝对不会有不知道路的情况。

黄峪寺村西边的山梁(驴友称为黄沙梁)及山坡上是一大片得白鹃梅,远看白色的小花荡漾在绿叶中,花朵洁白似雪,在绿叶的映衬下,分在好看。从这道山梁可以一直走到卧佛寺(青华山最高点),这一路全是白鹃梅。

在百度中查了一下白鹃梅:白鹃梅为蔷薇科白鹃梅属灌木,高达3-5米,枝条细弱开展;小枝圆柱形,微有稜角,无毛,幼时红褐色,老时褐色;冬芽三角卵形,先端钝,平滑无毛,暗紫红色。

白鹃梅姿态秀美,春日开花,满树雪白,如雪似梅,是美丽的观赏树,果形奇异,适应性广。白鹃梅耐旱,不耐水湿,白鹃梅根系发达,生长旺盛,花繁叶茂,所以很适合在海拔不高的浅山山梁上及山坡上生长。

由黄峪寺村(海拔米)向东边走,看到一座山,那个最高的山峰就是“翠微峰”(海拔米),山顶有一座信号塔(移动通信基站),这是黄峪寺村一带的制高点。一般来这里的人都想爬上去登顶,体验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由黄峪寺村去翠微峰的路上,在一颗树下有一尊石佛,石佛据说是七八年前被驴友偶然发现,深藏在林草丛中,有关石佛的来历众说纷纭,当地村民讲是唐代雕刻的半成品,因做坏了被遗弃在这里,有的驴友讲,这根本就是近代的东西,这些已没办法考证。信佛的人给石佛披红挂彩,摆上贡品,吸引游人来一探究竟。

经过一段拔高路段,终于登上了翠微峰顶,这里海拔米,这是顶上的信号塔,上面没有文字标志,也不知道是电信,移动,联通那家的基站。但有了这个,附近区域的手机信号会很好,保证了人们的通信畅通。

站在翠微峰顶上,视野顿时开阔很多,整个黄峪寺村尽收眼底,看到对面的山峰就是卧佛寺所在的顶峰,要是晴天还能看见山下的平原的村子,甚至是西安市区的高楼大厦。只有站在一座山的最高峰,才能明白登山的意义。

从翠微峰顶下来,回到黄峪寺村,到停车场收拾完就开始返回了,下山那6公里沙石路比上山时好开多了,很快就到了国道的沥青路面上了,颠簸不堪的路终于结束了。国道上下山返城的车已排起长龙,等待出山。一次探秘古村,登高赏花的旅行就结束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